馬鈴薯生長發育對肥料的要求:
1.每生產1000公斤土豆,需吸收氮(N)5公斤,磷(P2O5)2公斤,鉀(K2O)11公斤。生育期需氮、磷、鉀肥比例N:P2O5∶K20=2:1:4,馬鈴薯是一種喜鉀作物。
2.馬鈴薯對多種微量元素需求量較大,全營養平衡施肥對奪取馬鈴薯優質高產尤為重要。
3.馬鈴薯生長期較短,生長發育快,需肥量大,需肥集中。在肥料的選用上,施用量、使用時間要同馬鈴薯的生長發育、產量形成同步。應以底肥為主、追肥為輔,底肥占總量60%,追肥占40%。

三大要素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的影響:
(一)氮肥
馬鈴薯吸收的氮素,主要用于植株莖葉的生長。氮肥不足,植株生長矮,長勢弱,葉片小,葉色淡綠發灰,分支少,開花早,下部葉片提早枯萎和凋落,產量降低。
氮肥過量,植株瘋長,營養分配打亂,大量營養被莖葉生長所消耗,造成塊莖晚熟和個小,導致枝葉太嫩,易感染晚疫病。 在施用底肥時氮肥不能過量,中等以上肥力的田塊,每畝施純氮4-7千克(折合尿素19.3-33.8公斤)
(二)磷肥
馬鈴薯吸收的磷肥,在前期主要用于根系的生長發育和匍匐莖的形成,使幼苗健壯,提高抗旱、抗寒能力;在后期主要用于干物質和淀粉的積累,促進早熟,增進品質,增加耐存性。(磷肥的施用還能增強氮肥的增產效應)
磷肥吸收利用率一般為20%-30%,中等肥力地塊每畝建議施用五氧化二磷3千克。(折合過磷酸鈣83.3kg)
(三)鉀肥
馬鈴薯是喜鉀作物,鉀素主要用于莖稈和塊莖的生長發育。
馬鈴薯吸收鉀肥量較大,一般每畝需施用氧化鉀4~6千克(折合硫酸鉀15.4~23.1kg)。